东南网向海内外游子推送思乡金曲《一字乡愁》
2020-10-14 10:17:35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  • 0



思乡金曲《一字乡愁》飘洋过海


 一曲乡愁,一路陪伴,一生告白……

无论我们走得多远,飞得多高,也不应该忘记我们的故乡,也要记住我们的乡愁……


       


歌曲《一字乡愁》 东南网  [视频] 2020-09-28 作者:南竹 乐风

[美国频道 > 视频]《一字乡愁》

[日本频道 > 今日福建:《一字乡愁》

[澳大利亚频道 > 视频]《一字乡愁》

[香港频道 > 视频之窗] 《一字乡愁》 

[阿根廷频道 > 视频播报]《一字乡愁》

[菲律宾频道 > 视频播报] 《一字乡愁》

[马来西亚频道 > 视频播报]《一字乡愁》



艺术总监寄语

记得住乡愁

            春语

  《一字乡愁》响起来,美丽乡村入画来。

  “留得住绿水青山,记得住乡愁。”“什么是乡愁?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富有诗人般的情怀,多次说幸福、话乡愁。

  离乡归乡,思乡爱乡,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感情。围炉夜话,饮水思源,忆苦思甜,说幸福、话乡愁,何似这样一首歌在内心流淌……

  这是一支脱贫攻坚“爱心曲”。在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,传递重农崇农的价值取向,增加亿万农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,其背后承载着的就是记得住乡愁。

  这是一支美丽乡村“牧心曲”。虽然城市化让乡村远离C位,但各种文化下乡,精神反哺农村,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民俗文化活动等,可以看到更多属于美丽乡愁、绿色农业的新故事。

  这是一支原乡寻根“归心曲”。农耕文明、精神原乡,包含着海内外游子怎样的情感寄托,该是那内心的故乡,记忆中的古厝、泥燕、小河,温暖的人间烟火,母亲远去的背影。

  这是一支疫后康复“抚心曲”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,人们心灵是否会隐现麻木、木质化或审美无感,犹如一颗种子需要破壁。此时何以抚慰隔离忧伤的心?唯有追思寄远,唯有一曲轻歌。

  作词者20年磨就10个“一”字乡愁,作曲者离乡30年化为5分钟思乡曲。可谓是,高山流水“诗遇歌”,未成曲调先有情,望断天涯始解愁。

  这样一种爱和愁的结晶,歌曲所描绘的乡愁,恰似灯火阑珊处,那人站在摩天大楼顶上,眼前掠过故乡一片明月,那风过竹林般丝竹之音远远传来,顷刻间,城市喧嚣之音全消失,心里剩下的就是记得住的乡愁。

  视碍音乐人黄延平感动得彻夜编曲,正如他所言:“听这歌,是一种突然间想回家的感觉,一到家就深吸一口气,然后哗哗哗把城市里面那些忧愁烦恼都忘掉了,都呼出去的感觉,刹那间遇见那种空灵,心里滴答滴答的回响。”

  疫后第一个春节即将来临,快让我们按下思乡键吧!


歌曲背后的故事会

    (1)作词者感想

未成曲调先有情

             南竹

      笔者来自福建的一个小山村,是尤溪籍本土诗人,在穿越农村到城里的漫长岁月之间,睹物思情创作了这首《一字乡愁》。歌词以十个“一”把故乡的古厝、泥燕、小河、小船、水车、矿泉、小麦等用电影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。意在画中有声,声中有画,描绘出家乡古老的愁韵,希望是一首永远读不完的小诗。歌词以“她长发盈空 已从乡间的梦里画里走过”结句,意在一幕幕情景具像的归结和升华,又期冀古老情愫与现代情思“欲走还回”的交融,总之蕴藏着心头深情的留恋和展望吧!

      总以为生活本源就是诗情画意。所以,歌词创作手法极其简单,线条和画面都是大众普遍熟知,这种显在的直白或白描,且当是生活巨画的留白,亦或是万丈深情中的浅出,其意韵和内涵相信不失生活的真善美。

      笔者生活成长的两个地方:尤溪有个福州门,福州有个尤溪洲。尤溪到福州父辈曾经放过竹排、走过水路,笔者小时候家门口有一片麦地,上学路上必经一轮水车,故乡的小河流到闽江不复回,一棵小麦在游子心中成长为绿色粮食的高大形象……这些来自发源地内在的情感物件标识,一一展现出听得见、看得着的乡愁,歌曲承载着质朴的乡情故事和烙印。

      《一字乡愁》根在乡土,源自乡情,该是柔肠万千的原乡之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一根脐带剪断瞬间,

就拉开长长缺口。

一条小河一辈子不回头,

至今还在村里流。

一艘小船靠上幸福彼岸

就追寻短短的票根哟。

一轮水车下了石磨又上旅游,

总走不到岁月尽头。

 

一窝泥燕上了诗意中国,

总忘不了栖息绕梁的古厝。

一阵雨碎江南的疼痛,

却喊出一片涛声起落。

一杯矿泉经过层层净化

仍不能把母亲心事看透。

一棵小麦站在网络的村口,

能把城市目光牵着走。

 

一通电话不用穿针引线,

就能移动细细暖流。

一个声音梨花落落地呼唤 ,   

回来呦!回来呦!回来呦!

她长发盈空,

她已从乡间,

乡间梦里画里,

梦里画里走过!  

   

(2)作曲者感想     

高山流水“诗遇歌”

——30年乡愁化为5分钟思乡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乐风

 

      记得那天,建党节“七一”前夕,无意中发现友人南竹的一首小诗,诗名叫《一字乡愁》,朗朗上口,可歌可咏。

      文如其人,遇见那一刻,如同俞伯牙碰上了钟子期。饥渴难耐地一口气读完,两眼放出了久违的光亮。

      经沟通后,立马商讨缩写。记得一杯清茶润喉后,第一个一字顺口哼出,一发不可收拾,落座钢琴边,抑制不住的十指如同行云流水一般,曲调从心中自然流出,一气呵成,绝无停滞,一滴长泪奔涌而出……令人难以呼吸!

      当好词佳句遇见游子,积压了35年的感受爆发出来了。只记得当兵那年,妈妈把我送到村口,我哭得不成样子,一瞬三十余载思乡之情,这一字解愁了……

      真的感谢你,南竹!你这个神人。乡愁10个“一”字,把我的思乡曲表达得如此淋漓畅快。不哭,能行吗?!

      还有编曲盲人音乐家,黄延平同志!你加班制作到半夜,情深深意切切。你为何会思念我的故乡平潭,还要赖着叫我再带你去平潭,再吹吹海风听听涛声,奇了怪了!莫不是一字一曲解千愁?!

      当好诗遇上歌,当乡愁遇上爱谱曲的游子,5分钟成就了原创歌曲《一字乡愁》!等着我,平潭故乡!

      虽然说,年深外境犹吾景,日久他乡即故乡。

      但是,我想,尤溪人南竹想,永泰人黄延平想,大家都想,从此后,常回家看看,回家的路上就唱着《一字乡愁》。

      归来,仍从《一字乡愁》的画面回音里走来!    

惊鸿一瞥遇竹心

十年磨剑一字音

一年一把不老剑

剑胆琴心乐风听

秒秒泪流有知音

一唱三叹未了情

朱子故里话琴心

用心力透穿曲衣

长夜未央泪沾巾

往返复始梦里因

不似桑梓心勿定

磨剑沥胆丝竹笛

楚女多情心飘音

如诉如沏语丝叮

复比唱将复多听

柔柔切切不了情

细磨志砺出精品

曙光晨现乡愁音

山呼海啸总多情

唱罢人间烦恼心


(3)编曲者感想

望断天涯始解愁

        黄延平

      平时编曲,我有改词的习惯,但是,听完这首歌之后,我不想去改任何一个字了,我觉得这个歌曲真的太朴实了。 这一字乡愁,太有内涵了,太让人挂心了。

      忆起创编《一字乡愁》的过程心里真有些忐忑不安,怕与诗人曲者意思相违!那天乐风老哥激动的告诉我,一首心灵大曲喷发而出了,积压心里的乡愁化解了不少,也有了精神寄托。我编了不少写乡愁的曲子,深不以为然,想着不可能能超过乐风写给老家的《故乡平潭》吧,那歌可是让我失眠了二个晚上的。初听心里一惊,马上唤起我潜伏在心底的乡愁初心!哇塞!可以呀老哥,曲风如此多变,把我吓了一惊!特别是副歌部分一唱三叹,神曲又来了……

      编曲中,心里真是波澜起伏,让我想起很多地方,想起平潭海边,想起故乡永泰霞拔,也想起尤溪山水。这就是音乐的力量,情不自禁,我也不能阻挡得了!放心吧,乐风、南竹老哥,我会掏心掏肺把《一字乡愁》曲子编好!

      首先,这个曲子必须要有一个高山流水,有个小桥流水的感觉,然后是一片田园风光和鸟鸣声。就是要有温度,是清风吹过来,带有一点花香的那种感觉,带着吹动草叶子的柔美。然后,要有一种独特的声音,我小时候住在永泰那边,屋后有一片竹林,听风一吹过竹子,就会发出丝竹一般的声音。对,这丝竹之音可以加深你的乡愁,加深你的思乡之情,离别愁绪的那种感觉,盼望归来的那种感觉。

      这个歌,每个人一听到都能想到4个字,就是“归园田居”,很恬淡的一种生活。 无论是男女老少听起来,他不一定眼泪流,但至少心里头是热乎乎的。也是揉揉撕碎的那种感觉,就好像有一只手一直在抚慰你,一直在听你诉说。

      听这歌,也是一种突然间想回家的感觉,一到家就深吸一口气,然后哗哗哗把城市里面那些忧愁烦恼都忘掉了,都呼出去的感觉,刹那间遇见那种空灵,心里滴答滴答的回响。

      咱们想一想,中秋之夜,我在摩天大楼的顶上,脚下就是一望无际的灯海,然后抬头看着一轮明月,远方一缕清风飘过来,故乡丝竹之音传到我耳朵里面,这个时候城市里面的喧嚣之音全部都消失了,你耳朵里面剩下的就是歌曲给你描绘的这种乡愁。是那么的有画面感,是一缕清风寄相思。

      若是开车到乡土之间,在听这首歌又是另外一种感觉,随走随处观览,然后随处可以是故乡的感觉。对这样一种大情怀,我们内心充满着期待。这乡愁曲子,不仅是小地域的问题,可以辐射到全国和世界各地。因为世界华人都有这一份乡愁。

      一字乡愁,悠悠我心。望断天涯,始觅知音。但愿你所听的,就是我所想的。

         


(4)网友评论

梦里画里寄乡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瑽然

       乡愁是什么?

      乡愁是抚慰孤寂心灵的良药,是游子魂牵梦萦的思绪,是流离灵魂的归宿。乡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传承的质朴情感共性之一:唐时曾有诗仙李白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望月感怀,抒发对家乡的依恋;有张继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的借景抒怀;也有张籍“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”的款款思恋,无一不感人肺腑,入心入魂。

      古代的文人墨客用乡愁作为引子入诗入画,淡淡的愁韵有如点点蚕丝,牵动无数游子的心绪。现代也有余光中的《乡愁》,他把乡愁化作邮票、船票、坟墓等具体物象,用浅率直白的语言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眷恋。

      尤溪籍诗人湘竹,背井离乡十多年,往昔故乡中的风景在他心中挥散不去:联合梯田自在水云间铺成一幅巨画的磅礴之美,耕者眉宇天风的劳动之美时常入梦;桂峰的阶阶古厝中强烈的历史愁韵和原味的生态美令他难以忘怀;象山绿意浓郁的茶园中缓缓归家的采茶少女,她们陌上飘然的身影,袅娜娉婷的姿态,是他心中处处风景……尤溪的一草一木无不在呼唤着他,这是心的召唤。跨越时空二十多年,他累积写下了《一字乡愁》这曲“原乡之恋”,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。

      “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”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运用了十五个“一”,每个“一”字所在位置不同而意义不同,理解“一”的过程便是豁然开朗的自我升华过程。因“一”字包罗万象,一元复始,犹如生命的轮回。

       湘竹在歌词中也运用了十个“一”,把抽象的乡愁具化成“脐带”“小河”“小船”“水车”“泥燕”“雨”等十个触手可及物像,有着“抱一”守初的影子。这些物像虽为平凡却诗情满怀:脐带剪断的瞬间,乡愁就在缺口中流淌,如源源不断的水流在血液中奔流不息,生命不止,乡愁亦是不休!小船在微波中荡漾,那种闲适恬淡无不让灵魂一松,融入竹梢明月,化作一缕清风,任天地驰骋。旧时王谢中的“堂前燕”,而今,出现在寻常百姓家。它们在古厝房梁绕飞为丰年而歌,为安康而舞,为天地而呼的模样醉人心扉。

      当一切的美好回忆,因远离家乡而不复所见。城市的繁华喧嚣仍不能抚慰躁动的心灵,在尘埃中何处安放游离的灵魂,变成大众苦苦求索的问题。湘竹在故土中找到了答案,在故乡的巨画中,在梦里他听到了深情的呼唤:如梨花落落的轻盈飘然,如清风徐徐的恬淡舒适,如竹月排空的轻羽飞扬,无一不在抚慰着孤独的灵魂。

      “高山流水遇知音”,湘竹的“乡思”,作曲者乐风读懂了,从平潭走出的铁杆军人也展现出他侠骨柔肠的一面。《一字乡愁》这首词把故乡的旖旎深情的画面牵引到他的眼前:波澜壮阔的大海、星空下泛着晶莹光芒的蓝眼泪、石头堆砌而成的沧桑老房、滩涂日落下打渔收网的盛景、母亲在石屋前眷恋不舍的目光……这些情深的画面令乐风心潮起伏,思念便成了主旋律,情感随着指尖倾泻而出。所有的一切牵挂,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随着音符而游走,有思念、有疼痛、有回归、更有展望。

      但丁曾说:“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,那便是母亲的呼唤。”歌词中的三个“回来哟”,那是母亲如梨花轻盈的呼唤,看似同羽毛般清透却无意间触及读者内心最柔软的田园。于是,盲人编曲家黄延平也被这呼唤唤醒了,幼年时,永泰老家的清风霁月不禁跃然脑海。晚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抚慰了辛勤耕耘的人们,月光下的树影斑驳夹杂着几声蝉鸣,如同一台自然的电影放映机,展播蒙太奇的景像,而由远及近的流水声把电影推向了高潮而后又慢慢回落。自然的本真,童年的记忆,家乡的柔美,如同心中的石竹坚韧不拔地生长着,那是一片永远挥不去的绿荫。“未成曲调先有情”,黄延平赋予《一字乡愁》最本真的童年色彩:渐行渐远的潺潺流水声,欢快跳脱的鸟鸣声,情至深处,涌现了涛声起落的愁绪。

      所有这一切,都是恰到好处的情深。用湘竹的话说:“美美其美!”《一字乡愁》呈现了尤溪独特的人文气息,文化底蕴和游子灵魂的归程。“一字乡愁”不仅仅是尤溪的,也是中国的,更是世界的。无论你身处何地,只要耳边萦绕着母亲的呼唤,便早已动心动情。于是,听众这样留言:“初闻不知曲中意,再听已是曲中人”“轻轻一转身,天涯未必远,慈颜却难新”“一曲乡情寄情丝,千古情愫舒佳作”……

       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。”正如艺术总监春语所言,这是一支疫后康复“抚心曲”、原乡召唤“归心曲”、脱贫攻坚“爱心曲”、美丽乡村“牧心曲”。

      是的,这样一支可以单曲循环的思乡金曲,《一字乡愁》着实让游子的心绪一发不可收拾,这抵心的温度早已从梦里画里流淌千百回。

       

(5)歌词赏析

爱和愁的结晶
       六点半


        诗歌诗歌,诗与歌几千年前是一家。尤溪诗人南竹的《一字乡愁》就是诗与歌的重逢,即将从小众走向大众,这无疑是由内心静美的象牙塔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和高山流水、蓝天白云出发,这既是变现,又是升华。

        作品《一字乡愁》以“一根脐带剪断瞬间”开始,如数家珍,落在实处的乡愁,具体、细腻、唯美,像春风轻拂母亲的脸庞。其中“一”是原始的初真,是生命与爱的起源,一根脐带、一条小河、一艘小船……在家乡与远方之间如偎依母亲温暖的怀,从呀呀学语开始漾开涟漪。

      纯粹的歌词写作我懂得少之又少,个人认为,歌词内容除了健康向上:1、最好有一定的规律层次感、纹理性,便于记忆;2、尽量规整下韵律,特别是抓下句末声韵,便于传唱;3、配乐的旋律感染性将很重要。很明显,《一字乡愁》是有翅膀潜力的,她已经过无数游子足迹的打磨与折返,是诗人南竹对家乡爱与愁的结晶,现己由音乐大师乐风谱曲,编曲、演唱进行中,一切都已万事俱备东风中!
        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,面对相似的乡愁,让我们一起感受音乐响起后的驿动与静寂,相信《一字乡愁》足以“长发盈空”抚尘心。


       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